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事业单位招聘信息 > 高校招聘 > 招聘信息列表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2022年博士后招聘启事

来源:高校网 | 发布时间:2021-10-16 01:50:56 |  访问:22576

一、学院概况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南国燕园)()是以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为主的高等教育机构,是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办学目标是建设成"北京大学坐落在深圳的世界一流国际化校区"。环境与能源学院()是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五大理工学院之一,特色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大气环境科学、水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质能源工程、新能源系统分析、环境金融与管理等。在校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近200人。目前,学院已建立高水平国际化教学科研团队近50人。

二、应聘者基本条件

1、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年龄不超过35周岁;对研发有热情、动手能力强;具有较强的中英文表达能力;

2、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sci论文1篇(含)以上;

3、进站后须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4、身体健康,责任心强,勤奋努力,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岗位基本待遇

1、基本年薪约12万/年,社保及公积金缴纳基数根据深圳市有关规定执行;

2、考核优秀和良好者,获得深圳市在站博士后生活补助18万元/年×2年=36万元;

3、出站后留深圳工作者,可申请科研启动经费(30万)、深圳市高层次人才津贴等(以深圳市和学校最新政策和标准为准);

4、协助解决学校宿舍或附近人才公寓。

四、导师及课题方向介绍

1、秦华鹏教授城市水与环境课题组

课题组针对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洪涝灾害、水质恶化、生态退化、碳排放等水与环境问题,采用先进的实验、模拟手段与和现代信息技术,开展面源污染、城市内涝、低影响开发与海绵城市建设、水系统碳减排、智慧水务与环保等领域的研究。

课题组拟在以下2个方向招收博士后:方向1:城市水系统模型与智慧管理。围绕城市面源污染、城市内涝、河流污染溯源、海湾富营养化、水系统碳减排等,开发高精度的监测、模拟、优化、预报系统;方向2:低影响开发(lid)与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理论与技术。研究绿色屋顶、生物滞留槽、植被草沟等lid设施的水文、水质与碳减排效应,lid的植物-土壤-微生物过程机理,lid技术的植物筛选与土壤改良等。

对方向1,要求具有较强的数学建模和编程能力,熟悉水文水质模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者优先;对方向2,要求具有较强的实验分析和现场调查能力,具有与植物、土壤、微生物相关的实验经验,熟悉微生物宏基因组学或稳定同位素技术者优先。

联系方式:秦华鹏,电话:0755-26035291,email:qinhp@pku.edu.cn

2、何凌燕、黄晓锋教授大气科学课题组

课题组研究方向主要是基于先进的仪器观测和数值模拟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对大气污染的来源、机理、控制策略以及对公共健康和气候变化影响的深入研究,并重点针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大气氧化性及pm2.5和o3污染协同防治开展科技攻关。课题组拥有国际顶尖的大气复合污染综合观测平台,包含污染气体、vocs、气溶胶组分、气溶胶物理、大气光学和气象立体观测等各类尖端仪器。

课题组现有30余人,何凌燕和黄晓锋教授为带头人。何凌燕教授是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黄晓锋教授是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近年来,课题组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粤港澳区域二次气溶胶与臭氧污染的耦合形成机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pm2.5近质量闭合在线集成测量与实时源解析"、深圳市环境科研课题"深圳市大气臭氧污染成因与防治路线图研究"等重要科研项目。科研成果支撑深圳在全国特大城市中率先实现pm2.5达标,为特大城市科学治霾提供了范例。课题组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广东省环保科技一等奖和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博士后候选人入站前需获得环境科学、大气科学、地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国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

补充待遇:除岗位基本待遇外,课题组按成果与表现发放绩效奖励。

联系方式:黄晓锋教授,电话:0755-26032532,email:huangxf@pku.edu.cn

3、陶虎春教授水污染治理课题组

陶虎春教授主要从事水污染治理和重金属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方向的研究。致力于探寻污染成因机理,基于环境微生物的基础研究最新成果将高能耗、高成本的传统环境污染处理过程变换为可再生的能源和资源综合转化过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课题组拟在水污染治理与控制2个方向招收博士后,微生物或分子生物学方向优先。方向1:污水生物脱氮。该方向重点关注污水新型脱氮技术开发与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厌氧氨氧化、自养型氨同化和甲烷厌氧氧化反硝化等。研究方向2:微生物组学/生物信息学。该方向重点关注在新污染物的胁迫作用下,不同功能微生物的脱氮途径与机理。

课题组主页:http://web.pkusz.edu.cn/szhmpcr/

联系方式:陶虎春,电话:0755-26032007,email:taohuchun@pku.edu.cn;张丽娟,电话:0755-26035343,email:zhanglj@pkusz.edu.cn

4、马晓明教授碳达峰、碳中和系统分析课题组

课题组针对区域(国家)与重点行业,采用经济分析、环境评价、能源系统分析等方法,进行碳减排路径、碳中和策略研究。

要求:具有能源经济、环境管理等方向学科背景,熟悉区域(行业)的能源系统分析方法,对新能源产业发展和环境影响有深入了解。

联系方式:马晓明,电话:26032413,email:xmma@pku.edu.cn

5、徐期勇副教授固废资源化课题组

课题组开展城市固废管理与资源化处置研究,承建深圳再生复合环保材料工程实验室,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有机垃圾与再生资源利用园区循环化改造研究与示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填埋场渗滤液导排系统多相耦合结垢机理及淤堵演化特征"、深圳市可持续发展专项"基于多孔复合材料的高效可再生磷吸附材料技术研发与应用"等科研项目。课题组有教学/科研教师5人,硕博士研究生10余人。实验室主页:http://web.pkusz.edu.cn/seewm/

招聘方向:1)固废处理与资源化;2)渗滤液处理、沼液处理与资源化;3)生物炭与土壤修复。

专业要求:固废相关生物、化学转化及污水处理,微生物、催化或分析化学、化工相关专业

补充待遇:课题组按成果与表现发放绩效奖励。

联系方式:徐期勇,电话:0755-26033226,email:qiyongxu@pkusz.edu.cn

6、maurycy daroch(毛睿慈)副教授藻类新能源技术开发和应用课题组

导师介绍: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maurycy_daroch

本课题组招聘蓝细菌环境生物技术研究方向博士后1名,从事微藻生物技术方向研究。

岗位职责:1)指导科研项目开展;2)实验规模及中试规模的微藻培养;3)蓝细菌遗传工程研究;4)实验数据分析处理;5)撰写研究报告、学术论文以及协助申请科研项目。

应聘条件:1)生物学、化学、环境或相关学科博士学历人员;2)蓝细菌或微藻培养经验;3)遗传工程研究经验,特别具有分析组学数据经验者可优先考虑;4)应聘者应具备较强的英语书面和口头沟通能力,熟练使用计算机,有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

联系方式:maurycy daroch电话:0755-26614383,email:m.daroch@pkusz.edu.cn

7、余珂助理教授环境微生物及生物信息学技术课题组

课题组通过深度融合微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知识,以自然极端环境及环境工程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为研究模型,开展微生物学(培养、富集、表达、敲除等)与生物信息学(多宏组学各层次算法、数据库)藕联的方法论研究,以新方法解析(1)特殊微生物进化关系;(2)群落微生物生态;(3)环境微生物基因资源;及(4)群落微生物应用(环境工程、肠道微生物)。近两年已以一作或通讯身份发表2篇microbiome,并有多篇论文于nature子刊等杂志中审稿。

招聘方向:1)环境工程微生物过程(n、c或污染物降解相关过程);2)环境病毒,共2名

要求:至少以第一作者发表过一篇中科院二区以上sci论文,熟悉环境工程微生物过程或生物信息学分析,具有分子生物能力或软件开发能力者优先

课题组网页:http://embl.pkusz.edu.cn/

相关学术网页: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ke-yu-5

联系方式:余珂,电话:26032660,email:yuke.sz@pku.edu.cn

五、申请方式

请将以下材料发送给课题组联系人,初选通过后,将邮件或电话通知候选人。

1、个人陈述,描述个人研究方向、研究兴趣等;

2、个人简历,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参与科研项目与发表论文列表、博士论文题目及摘要;

3、其它应聘者认为重要的材料。

邮件标题请注明:应聘岗位+本人姓名+单位+所学专业+高校人才网。

本招聘长期有效,欢迎联系!

推荐:更多 请关注 今日招聘官方微信公众号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 责任编辑:高校小招 】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今日招聘"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今日招聘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今日招聘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求职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未经招聘网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招工招聘信息及作品 | 招聘网版权所有 2007-2018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2895号

网站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178-14 公司招聘招人好网站,就在招聘网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浙B2-2008017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