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事业单位招聘信息 > 高校招聘 > 招聘信息列表

重庆三峡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4-2026年招收简章

来源:高校网 | 发布时间:2024-05-17 23:12:43 |  访问:52

重庆三峡学院创建于1956年,是三峡库区唯一的一所多科性本科院校,校园坐落于千年古城、移民之都——重庆市万州区。201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历经60余年发展,学校成为重庆市首所倡导“绿色教育理念”、力推“绿色教育产教融合”的本科高校。学校是全国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单位、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成员单位、重庆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重庆市高校美育改革和发展实验校。为了吸引更多国内外优秀博士来我校从事高水平的科研工作,进一步增强我校的科研实力,重庆三峡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一、招收条件

1、在国内外已取得博士学位或即将毕业的博士研究生;

2、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品学兼优,身体健康,无不良记录;

4、年龄在35周岁以下;

5、具备全脱产在我站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的条件,如需半脱产

工作,应保证我站要求的工作时间。

二、福利待遇

1、博士后薪酬

全职博士后享受学校副教授级别的工资福利待遇,并按相关规定为博士后研究人员购买社会保险等。在职博士后每月发放生活补贴人民币4000元。

2、科研政策

按照学校当年引进博士的政策给予同等科研启动经费。对在站期间获得博士后相关经费资助的,给予等额配套资助。博士后在站期间申请课题、发表论文和申报成果,享受在职人员同等待遇。

3、职称申报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在站期间可以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4、优先留校博士后研究人员

出站考核为优秀且满足学校公开招聘教师任职条件者,优先留校工作。留校工作者享受当年招聘人员的同等待遇。

5、住房

学校为全职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两年期间提供租房补贴,标准为1万元/年(税前)。

6、其他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可申请在我校落常住户口,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如随该博士后流动的,可申请办理暂住户口。

三、研究课题、合作导师

研究课题合作导师团队招收方向2024-2026年招收人数其他要求
环境污染治理及其高效算法研究鲁祖亮团队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
依模态切换神经网络的稳定性分析与综合王良伟团队数学3
基于3s技术的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评估与提升机制研究郭先华团队环境科学与工程、地理学、生态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化学与化工2熟练掌握英语,有俄语或日语基础优先考虑
现代可持续混凝土及其结构郭远臣团队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2
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三峡库区数智化农文旅关键技术与应用张伟团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数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系统理论、统计学、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集成电路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18

四、申请提交材料

1、《重庆三峡学院博士后进站申请表》;

2、博士论文以及公开发表的代表性学术论文2篇;

3、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博士学位证书的复印件,或所在单位开出的博士毕业证明材料;

4、个人简历,身份证复印件,2张个人近期二寸免冠照片;

5、研究计划书。

五、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重庆市万州区天星路666

联系人:老师

联系电话:02358102307

电子邮箱:rsc@sanxiau.edu.cn

邮政编码:404100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http://rsc.sanxiau.edu.cn/info/1067/3134.htm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资讯请关注今日招聘网微信公众号(微信号:jrzp_com)。

推荐:更多 请关注 今日招聘官方微信公众号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 责任编辑:高校小招 】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今日招聘"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今日招聘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今日招聘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求职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未经招聘网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招工招聘信息及作品 | 招聘网版权所有 2007-2018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2895号

网站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178-14 公司招聘招人好网站,就在招聘网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浙B2-20080178-14